工业设计艺术委员会

其他艺委会列表

买球-买球(中国)

中国美协工业设计艺委会2016年年会会议纪要



 

6月21日至22日,中国美协工业设计艺委会2016年年会在中国(宁波杭州湾)E设计街区召开。中国美协工业设计艺委会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王明旨,副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中央美术学院教授许平,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赵阳,秘书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雷,委员、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教授张乃仁,清华大学展示艺术研究所所长洪麦恩,武汉理工大学教授陈汗青,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殷正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严扬,广州大学艺术设计学院教授汤重熹,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办公室副主任曾辉,湖北美术学院副教授刘向东出席会议。副主任、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柳冠中微信提交了发言。

委员们围绕“新时代信息社会背景下的(工业)设计教学”展开讨论。互相分享教学经验,探索创新方式,取得了良好的交流成果。

 

王明旨

王明旨首先介绍了工业设计艺委会组织的“首届国际实体交互设计大展”的进度情况,他表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信息技术与设计结合,出现了必须要做,存在竞争的的情况。这次大展就是本艺委会的一个重要课题,它与传统的展览模式不同,而是运用网络平台,具有很强的互联网+的色彩,虽然活动是首届,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征稿通知发布后,得到了热烈的相应和投稿,超出了预期。作品质量也很好,符合大展的既定标准,艺委会组织国内外专家12名,通过网络方式进行评选,虽然后来按照国家要求,展览不设置奖项,但是评选出的每件参展作品都具有较高的含金量。通过首届展览的探索,将为今后活动的开展积累良好的经验。

目前,展览画册正在编辑印刷中,有了这些硬件的宣传资料,就可以争取全国各方面企业的支持,也将促成展览成为艺委会的品牌活动持续开展。王明旨表示,在第二天上午的设计街区开园仪式上将进行演讲,向企业和社会介绍这次大展的作品。这些作品针对人们在生活中遇到的诸多问题进行解决和改良,一些企业对艺委会工作很支持,对这些设计作品愿意开发,吸纳新型的设计企业力量参与艺委会工作,将对全国的工业设计都有推动力。

 

张雷

张雷向与会委员传达了中国美协2016年年会工作报告和会议精神,并针对本艺委会工作提出三点期望:一是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贯彻落实“讲话”精神为主线,用党的创新理论统一思想,指导实践,扎实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活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团结引导全国工业设计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以人民的需求进行创作。

二是按照“抒写人民情怀,展现中国精神,在新形势下再图发展”的工作思路,整合资源,突出重点,抓队伍,抓创作,打造以“中国精神”为主题的创展研一体化平台,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努力开创发展新局面。

三是遵守《中国美术工作者自律公约》,切实加强政治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努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美术队伍,加强自身建设,发挥模范作用。

 

严扬

严扬认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信息互通的迅速与国内外交流的频繁,学生接触到的信息资料都很新颖,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既要实时了解,又要掌握准确。另外,现在的学生不如过去专心,例如汽车设计按照传统的观念至少要练习10000小时,但现在很难有学生愿意花这个时间。其根本原因是,工业设计诞生于20世纪,是产品经济时代,生产产品和提供制造服务是20世纪的主流。而今时代变化了,社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信息时代,设计可以抛开生产环节,只关注设计本身,过去是产品公司选择设计,现在是设计选择产品,立场变了,主角变了,同时也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即设计经济。

现今,全社会都在提倡创业,也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但是没有人统计失败。过去学习交通设计需要花几千小时两耳不闻窗外事,拼命的读,拼命的练,毕业后到公司从事设计工作,从几千块钱的工资到后来年薪二、三十万。但还有一类学生设计基础不好,但是他会的社交的本事、融资的本事更强,一个项目就是成百上千万。于是很多人开始疑问,疑问过去我们所坚守的东西还剩下多少价值,越来越多的人去创业,但是创业所隐藏的风险是巨大的,一旦失败对其个人甚至家庭都是严重的打击,这种风气的危险性是需要我们加以重视的。

 

许平

许平谈到了他在一次学院交流中,拿到一本书《设计在人人设计的时代》,讲的是社会创新。其中谈到在互联网时代,设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着设计工具越来越普及,几乎人人都可以设计。这实际上对原来的设计专业提出了新的挑战,例说原来资本在非常专业的行业从业人员和管理专家手上,也许在未来,设计专家的职责会变,用各种方式来设计去达到效果,他需要了解的知识和生存的方式都要发生很大的变化,这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对设计专业和设计教育都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要研究怎么去适应。

规则在变化,今天学生的思维也在变化,很多学生做的设计很热情,效果也不错,但是距离真正的设计专业有很大的区别,从而看出学生专业的位置未必就是将来自己给自己设定的在社会当中的有所作为的位置。专业设计的思路与现实脱节,反过来促使我们考虑设计教育该怎么去,如何和社会现实不脱节。

例如现在美院学生做平面设计,与按部就班的学科门类和专业设置的情况发生了改变,变成了一种问题导向。就是说叙事空间,既不是空间、也不是规划、也不是平面、也不是展示,就是如何去定义一个空间内涵,如何重新界定在空间规划使用和人发生的各种关系,其实它牵扯到的是对于空间的文化定义。所以像这种学科,这种专业的定义,已经变成了以问题为导向,然后把相关的一些专业知识写在一块,来进行样板化。在这里,互联网思维就是非常重要的观点,怎么把与工业设计相关联的东西打通,突破原有的专业定位。在原来的专业定位上把基础打好,并要及时跟上关键性思维。

我们现在把创新创业看成是是缓和就业压力的权宜之计,其实不然。在欧美国家,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是整个社会创新教育的重要工作,今年为止,英国所有300余所商学院全部完成了校名改革,改成了商科及创新创业学院。英国原来的设计学院只有14所,一下子变成了300多所,它的统计不是只有艺术设计才叫创新创业,而是要求所有的应用系学院都要有创新创业,基本涵义就是把原有的专业范畴全部改成创新、突破,要求如何让学科知识打破现有的界限,尽量把每个学科的创新能力提升到新阶段。这样来促进创新创业教育,来带动整个学科的发展,是我们需要借鉴的。

 

殷正声

殷正声认为设计学科与所有的学科一样,一共分成两类,一类是微观,一类是宏观。宏观的人不能在一个角度上钻研,他的面要宽,能把控各个方面;微观的人在一方面要深,中国的微观水平很高,国外的设计学校也是要基本功扎实。但是做到宏观的设计层面上就不在设计学院,换其他地方了。这种设计管理模式就是一个宏观层面的。微观不是不好,经济学有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从来没有看不起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做数据分析非常棒,宏观经济学就像政府调动,在市场经济下做宏观层面的。例如在美国,宏观设计在很多商学院都是与设计合在一起的,这是现在世界教育的潮流,有的人做微观,有的人做宏观。一位学生如果想要成功一定是要跨行业跨专业,最好读一些管理学,在管理学里面学商业。在微观设计学上打好基础,在宏观设计学上关注未来和前景,让设计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中国正在引导来做宏观,宏观设计学就是服务于设计,现在新的学科,其实就是设计学院独创的和商学院合起来的课程,这就是宏观设计学。

 

赵阳

赵阳表示,工业设计不仅靠专业人,现今,工业设计的大赛多,社会与企业支持也多,政府也把工业设计提到一定高度。例如去年十月的西湖博览会,浙江省领导参观中国美院展览时提议举办一次国际设计大赛,任务落到了中国美院,时间条件十分有限,但是政府的支持态度是明显的,于是中国美院工业设计系全面开张,在国内分省,国外分日本、东南亚、欧洲、美国全方面跑,终于保质保量的按时完成。虽然这样的推动有些盲目,但毕竟让全民百姓都知道并了解工业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提到工业设计的教育问题。赵阳认为现在存在的种种问题的原因在于定位,工业设计的定位是造物,造物跟其他专业相比上是最难的,拿出实物来才是设计。而现今教学的难度在于避开了实物,而虚拟性却扩大了。虚拟出想象空间对绘画具有帮助性,但唯独工业设计不可以,它非得做出实物来才是作品。刚才讲的宏观和微观,这是正确的,所有的专业都会出现宏观和微观,哪一个都缺不了谁,不是说谁评判谁好的问题,宏观里面也有最好的,微观里面当然也有最好的,只要干的出来的,就一定是专家,一定是最棒的。

千变万化,最实在的教设计,增加一些新的观念进去是必须的,老师也要随着形势的发展去学习,老师拥有的最现实的东西就是经验,学生见到东西也许很多很新颖,但老师教授的现实的经验却是十分重要的。今天的很多问题的关键在于学生躲避现实性而冲向了虚拟世界,例如互联网成就了一大批人,互联网+时代成为了潮流,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还是会回到原来的起点,回到原来的时候,就会真正清楚什么是工业设计。作为教师这一点要必须清楚,随着风走的话最后失去的是真实的教育。

 

洪麦恩

洪麦恩谈到自己跨学科的经验。他认为跨学科设计是至关紧要的,例如主题展览,它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不仅仅包含了宏观和微观,主要是各个专业的跨学科。主题展览的叙事空间就包含了工业设计,要设计工业展位、造型等等,同时大量的涉及到内容设计,如文字设计、平面版式设计,现代的展览还涉及到景观设计和多媒体设计等,最关键的是跨学科里面还要有现代媒体和新媒体结合。因此,在工业设计教育里,既要考虑到基础教育,也要去做跨学科研究,用新的系统论来指导跨学科领域。

跨学科设计还有两种问题,特别是叙事空间,跨学科面对两种文化融合的问题,我们处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不同文化的冲突经常在我们身上交织而过。例如历史展览,只是了解历史不行,面对不同的群体需求,必须要用新技术新媒体新手段来表达叙事空间,这个冲突是非常明显的,冲突里有融合,融合里有冲突,怎么把我传统和现代的冲突与融合,是非常重要的。在设计当中不仅仅需要坚守摈弃,更需要把两种东西巧妙的进行融合,而且这种难度是非常大的。在混媒体时代,在虚拟空间,如何做好教育,如何教给学生总体设计的知识。他不仅要了解到叙事空间的内容,深刻理解,同时也要对现代的工业设计,环境设计,平面设计有非常丰厚的知识,同时要对现代信息时代如多媒体艺术也有所掌握。

 

张乃仁

张乃仁结合教育部评估的经历谈了对创新设计的理解。教育部在艺术与设计中提到我们缺的是本科教育的基本功。现在学校设计往企业设计那边靠拢,把创新设计小发明、小制作都搞成创新设计,逐渐忽视学生的基本功。但是学校设计和企业设计不一样,本科四年的专业基础学习是十分重要的,很多学校搞实训基地,学生的基础没有打好,甚至很多年轻老师的基本功也不行,很多老师往往只重视资历、重视职称,认为写了多少论文就条件够了,然而连基本的设计课却教不了。很多学校科研搞得热热闹闹,用在本科教育上的精力自然有限,学生基本功的荒废,老师也要承担一部分责任,一二年级基础不好好教,三四年级忽悠学生把学生打发走。这些都是需要扭转的一些非常严重的普遍存在的怪现象。

 

鲁晓波

鲁晓波认为美协工业设计艺委会应该和工业协会是一样的,在思想上应该是统一,延伸到教育这样的一个话题,就是为未来着想。教育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每个人成才的道路都不一样,所以教育最大化应当因材施教,只不过是由于我们成本问题,各方面达不到,学生太多了。因此,教育第一位应当是价值观指导的。现在教育应当培养学生价值观,但是现在价值观都是强调学生怎么去成为大师,怎么享有财富,而没有从对人类对社会的贡献上去教育指导学生。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首先要具备优良的基本素质和强烈的责任意识。

虽然现在社会发展迅速,在信息爆发的大数据时代,知识应当怎么传递。过去有一句老话,老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而今天这句话是一句空话。例如老师给学生一个案例,还没讲完,我的学生把答案都给提出来了,但是老师提出这个案例,是引导学生往这个方向思考,是价值导向的思考判断,这个是重要的,并不是让这个案例多全面、多深入、多准确,能力的培养很重要。那么在大学有限的时间段里,什么样的知识、什么样的方法是对能力最重要的。所以这里面的核心是学校培养的目标是什么,定位是什么。例如国外很多院校,专业性非常强,它的定位就是这个,不跟你比其他的,只专注于汽车设计,培养的就是世界顶级的汽车设计人才。这种主导是很细致的,在宏观上把握的也很好,即使是非技能性的,思想性同样重要。关键是学校对自己的定位能不能坚持,而不能盲目的追求“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在某一方面达到顶级了,就是一流大学。因此,教育的导向应当是知识和价值判断。

 

陈汗青

陈汗青对王明旨主任关于艺委会发展的观点表示认同。推进工业设计与信息技术结合,开展各类活动。对照习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的讲话精神,工业设计艺委会一直坚持以人民需求为中心,团结广大设计工作者深入企业、生活,研发了大批关乎国运民生的产品,体现了核心价值观,取得了一批重要的设计成果。

我国美术领域成就很多,但很多美术创作在成果展出过程中出现“丑化中国人”等等问题,并不符合中国美协“抒写人民情怀、展现中国精神”的要求,因此,加强综合建设,全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勇于担当的美术队伍至关重要。

当然,设计教育队伍育人才促发展的使命很重,盲目追星追腕向钱看,在设计院校并非暗流。强调立德树人就要在打基础时,不断使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树立以造福人类、创造人类未来文明为己任的设计理念;切实认识到协同创新、持续发展是设计的永久命题。以此前提,坚守学术至上,坚守设计教育的规律性、系统性和创造性,使学生通过实践增长才干,才能在政府主导的创新创业大潮中健康成长,而不致淹没。这才是设计教育的本原。

 

汤重熹

汤重熹针对目前工业设计的现况说:工业设计必须坚持注重基础研究、加强实践、面对市场、依托教育的全面发展宗旨。广东工业设计坚持以产业为基础,密切联系企业,讲求设计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优良传统。人们从上个世纪8090年代将工业设计的认识提高到“机制”创新、生活方式设计、文化模式设计及系统设计层面上,现在已发展到“集成式系统整合”的设计产业的高度上来。而“设计产业”的本质就是重组知识结构、产业链,以整合资源,创新产业机制,引导人类社会健康、合理的、可持续生存发展的需求。

社会对工业设计服务认识的提高与要求,促进了业界由“制造”迈向“创造”的研究、企业与设计以及设计行业的现况与趋势研究、设计文化创意产业研究等方面的重视。

目前,各地不少工业设计研究所从中心城市迁移到中小制造业、企业聚集的区域来,直接面向区域支柱产业,直接面向中小企业,为专业制造区域的经济发展作贡献,方便深入中小企业调查研究,掌握了中小企业设计发展的优势与困境的第一手资料,为区域工业设计的发展出谋划策等工作,作了不懈的努力。三方面应注重开展:

1、持续开发研究创新产品。完成从“制造”到“创造”的发展过程,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的经济产业区,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加强创新设计的优势,同时注重要将“一次性创新” 转变为“持续创新”、由“头脑风暴”转变为“基础研究”、由“个别创新”转变为“集成创新”的新观念,提倡多学科、多层次、多领域、多部门团队合作的聚成协同设计发展的新特点。

2、工业设计发展的策划研究。为区域产业转型升级,从传统模式向科学发展模式转变,通过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研究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更为需要。抓住这一契机,主持完成国家、省、市众多科研项目,为区域工业设计发展作策划研究成为迫切的任务。

3、工业设计人才培养。如何培养转型升级所需求的创新人才,工业设计教育改革被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潮推到了风口浪尖。内地制造型企业相对集中,对院校的设计支持,实践抱很大的期望,急需与大专院校形成互补关系,这一态势成就了一个发展的,成熟的设计实践性教学的条件与环境。


 

曾辉

曾辉在发言中提到,随着创意设计与制造业、装备业、农业、体育产业、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跨界、跨专业的大设计观念越来越得到国家和产业的理解。以工业设计为先导的模式也逐步转型形成工业与信息设计导向,如实体交互设计,为工业转型升级、供给侧改革提供买球-买球(中国)创新途径。因此建议,工业设计艺委会将学术研究与推广范围从传统工业设计扩展至产业设计、信息设计的层面和领域。

为推广普及设计创新精神与方法,工业设计艺委会依托高校的设计研究与教育资源,应积极关注面向产业与社会的设计思想研究、普及与传播。又如面向青少年,支持推动开展中国中小学设计教育计划和活动,让设计思维和设计审美教育从娃娃抓起,也为未来中国创新设计取向提供前瞻性指引和学术研究支持。


 

刘向东

刘向东结合实际教学工作谈了两点感触。一是教和学关系的探讨;二是务实价值观取向统一性。我们应当引导本科教学工作,统一价值取向的标准。很多年轻老师硕士一毕业就来当老师,自己在学校基础不扎实,出来教学生也不知道教什么,一味追求科研成果,评职称,评教授。学生也不知道要学什么、干什么,很困惑。这个教与学的关系如何处理很重要。另外,学校应当因材施教,根据自己的办学特色,为地方服务,为社会做贡献。老师在学校买球-买球(中国)的应当是引导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培养学生务实的价值观。


 

柳冠中

柳冠中对《服务设计》宗旨首先亮明观点:“设计不仅仅是生意,而还应为人类可持续生存繁衍担当!”

工业革命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工业设计正是这个大生产革命性创新时代的生产关系。但这“存在”的另一面,功利化的工业化经济迅速地被大众市场所拥抱,从而孕育了人类“新”的世界观——为推销、逐利、霸占资源而生产,这似乎己成为当今世界一切的一切的动力!?但是工业设计的客观本质——“创造人类公平地生存”却被商业一枝独秀地异化了!

然而,人类毕竟不仅有肉体奢求,人类还有大脑和良心。人口膨胀、环境污染、资源枯竭、贫富分化、霸权横行等现象愈演愈烈,但毕竟还有一些有良知的人士逐渐意识到人类不能无休止地掠夺我们子孙生存的资源和空间。

当今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如火如荼,科技给人类带来福祉的同时也带来潜伏的灾难。人类的未来难道就蜕变成只有脑袋和手指吗?科技绝不是人类生存的目的,仅仅是手段。我们常常会在追求“目的”的途中被“手段”俘虏了。科技不是目的!它仅仅是被人类实现目的而需选择、被整合的手段。但商业唯利是图的诱惑太让人难以抗拒了,这个世界到处醉心于“商业模式”,一切具有生命力比设计创新都被利润扭曲了,继续在诱引人类无休止地消费、挥霍、占有!

“服务设计思维”在全球虽仅有着20多年的发展历程,但在全球产业服务化的大趋势下,“服务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跨专业的学科方向,已经或正在成为个人和组织在服务战略、价值创新和用户体验创新等层面迫在眉睫的需求。我们倡导中国设计界、学术界和产业界以及具有共识的组织和个,结合中国文化与社会发展实践,共同建构中国特色的服务创新理论和方法,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共同开启中国服务设计的新纪元。

但是当前世界领域的“服务设计”基本仍局限于为逐利的工具、技术层面的探讨,至多是策略层面的研究,忽略了“服务设计”最根本的价值观——提倡分享的使用、公平的生活方式!这个价值观的升华才是己发展了百年多“工业设计”真正的归宿。

既要发挥服务设计是创造和拉动中国市场和社会进步的新的强大力量;也要运用服务设计是联合现代科技创新,实现共创共赢的新的有力工具;还要将服务设计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和产业的新活力。但是服务设计的根本目的决不能忽视!否则我们会舍本求末。

“服务设计”诠释了“设计”最根本的宗旨是“创造人类社会健康、合理、共享、公平的生存方式”。人类的文明发展史是一个不断调整经济、技术、商业、财富、分配与倫理、道德、价值观、人类社会可持续生存的过程。服务设计聚焦了设计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人类占有物质、资源的欲望,而是服务于人类使用物品、解决生存、发展的潜在需求。这正是人类文明从“以人为本”迈向“以生态为本”价值观的变革,所以分享型的服务设计开启了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希望之门。

寄希望于中国设计界的有认之士,端正对设计目标和价值的认识,规避“跟老外”、追时髦、一窝蜂、跑“部”向钱的陋习,认真、踏实、实事求是地研究中国国情和中国百姓的潜在需求,探索中国社会全面发展的路径。真正发挥“设计”对科技、商业的博弈功能,尽早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

 

与会委员对如何开展好美协艺委会工作也提出了良好的建议。例如利于互联网+,组织网上论坛,各位委员围绕艺委会面对的学术热点或重点工作,在群里定期发表自己的观点与思考,每一期可以选一位主持人,进行有深度、有内涵的交流与发声。让人们知道时刻有人在关注教育、关注设计,也希望通过各位专家的意见与想法,形成一种力量,针对社会存在的问题,传达我们所思考的东西。通过互联网+艺委会的方式,发出主张,传播声音。

 

工业设计艺委会供稿

编辑:杨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