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美术艺术委员会

其他艺委会列表

买球-买球(中国)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清华大学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中国美协艺委会在行动”系列报道

 

  编者按: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买球-买球(中国)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中国美协艺委会在近期组织开展理论研究、学术讨论、展览交流、惠民活动等工作中,认真坚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与时俱进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学术引领作用。现推出“中国美协艺委会在行动”系列报道专题,共飨文艺思想与美术成果。

 

“造物与赋魅:黄河文化孕育中的传统手工艺”学术研讨会在榆林举办

 

  2021年6月19日至20日,“造物与赋魅:黄河文化孕育中的传统手工艺”学术研讨会在陕西省榆林市举办。本次会议由买球-买球(中国)工艺美术艺术委员会、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华传统造物艺术体系与设计文献研究”课题组、中共榆林市委宣传部、榆林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西安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实验艺术系,陕文投集团榆林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榆林中能文化创意产业园管理有限公司承办。

01 开幕式现场 (1).JPG开幕式现场

02 开幕式现场 (2).JPG开幕式现场

  19日上午,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悦笛,四川博物院前副院长魏学峰,南京大学教授、西安美术学院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周晓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教授杨阳,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主任武小川,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郭庆丰等特邀嘉宾,以及中国美协工艺美术艺委会副主任陈青,秘书长孙磊,委员马涛、王立德、王檬檬、余强、林栋、曹小鸥、解勇等参加了开幕式。榆林市委常委、榆林市副市长李二中,陕文投集团党委副书记王景龙在开幕式上致辞,榆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曾德超宣布研讨会开幕,研讨会论文征稿作者、榆林市有关部门、艺术家、专家学者、高校师生、新闻媒体、艺术爱好者等近200人共同参会。

03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买球-买球(中国)工艺美术委员会主任潘鲁生致辞.jpg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中国美协工艺美术艺委会主任潘鲁生致辞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协主席、中国美协工艺美术艺委会主任潘鲁生在视频致辞中表示:陕西榆林是黄河文化、工艺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是许多文化学者、艺术家深情关注的乡土,在这里举办学术研讨会具有特殊意义。潘鲁生强调:要进一步认真发掘和总结黄河文化的精神内涵,解读其文化精髓,用传统造物艺术的中华智慧树牢文化自信,使之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作用。同时,要进一步探索发展路径,找准目标定位,推动传统工艺的当代转化和高质量发展。

04 研讨会现场.jpg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分别由中国美协工艺美术艺委会副主任、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陈青,中国美协工艺美术艺委会委员、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林栋主持,特邀专家围绕十个议题展开精彩发言。

05 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文学系教授金元浦主题发言.JPG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文学系教授金元浦主题发言

  金元浦认为,要按照美的规律创造工艺之美,在更高的阶段,美学与工艺成为文化创意产业最重要的基础和方向;审美的日常生活化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艺术化是当今的发展方向。没有人文、没有人的需求的技术必定是死的技术。他指出,在传统的创作方式下,工艺作品的生成具有唯一性和确定性,但是以算法控制的交互式艺术则完全打破了这一个规律,它与观众的每一次互动都会产生一件截然不同的作品,就像是一种无序的生长,但这种不确定性带来了更大的活力。

06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际美学协会总执委、中华美学学会副秘书长刘悦笛主题发言.jpg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际美学协会总执委、中华美学学会副秘书长刘悦笛主题发言

  刘悦认为,中国工艺美学原本就是“生活美学”,因为中国人的生活被古人赋予了审美化的追求,而中国人的审美也在古代被奠定了生活化的根基。他强调,“生活美学”就是一种关乎“审美生活”之学,追问“美好生活”的幸福之道。“美好”的生活起码应包括两个维度,一个就是“好生活”,另一个则是“美生活”。好生活是美的生活的基础,美生活则是好的生活的升华。好生活是有“质量”的生活,而美的生则是有“品质”的生活,生活美学就是以美生活提升“好生活”。

07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博物院前副院长、二级研究员魏学峰主题发言.jpg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博物院前副院长、二级研究员魏学峰主题发言

  魏学峰介绍了三星堆考古发现对中华文明的新的认识。第一、三星堆证明了中华民族的起源不再是一元论,不再是中原中心论,而是多元共生。第二、巴蜀历史有了新的认识,证明了这里是个高度发达的文明之地。第三、西方的文化、美术史学者曾经认为中国远古没有独立的人像雕塑,而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青铜立人像就出土在三星堆。他强调,三星堆的考古新发现将重新改写中国艺术史,特别是特殊的原始宗教形态和艺术观念之间的关系,将是中国艺术史研究的重大课题。

08 南京大学教授、西安美术学院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周晓陆主题发言.jpg南京大学教授、西安美术学院中国艺术与考古研究所所长周晓陆主题发言

  周晓陆提出“为什么是黄河?为什么是陕北?为什么是民间?为什么是石狮子?”四个问题,他认为,民间艺术是根本,正如民间文学是文学之母,民间艺术也是一切艺术之母,随着时代的进步,民间艺术也有一些新的因素、新的刺激,但是本源的东西还在。现今,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甚至全世界已经转向后工业文明时代,民间工艺如何定义以及如何把握,周晓陆强调艺术不应该有狭隘的民族主义,东来西往的文化交流才是健康的文化,自我封闭没有出路。

09 中国美协工艺美术艺委会副主任、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陈青主持上半场研讨并作主题发言.JPG中国美协工艺美术艺委会副主任、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副院长陈青主持上半场研讨并作主题发言

  陈青以江浙地区乡村振兴为例谈生态复现与技艺再生,她认为,依托古老技艺的美丽乡村所促发的农耕生态是在非遗保护和乡村振兴国策共同推动下,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农耕生态。文化自觉下时代生长结构带来自生性,活态保护与传承的稳定结构带来互生性,走向自然生长的可持续结构带来共生性,在三者的共同作用下古老技艺和农耕生态自会再生和复现。乡村的烟火、街镇的喧嚣、市集的熙攘,为民间手工技艺的续存复现了生态,是看得见乡愁的新生态,是古老技艺再生的美好场域。

10 中国美协工艺美术艺委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曹小鸥主题发言.JPG中国美协工艺美术艺委会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曹小鸥主题发言

  曹小鸥认为,非遗与创新产业相结合是一种有着互促互进作用的大循环。一方面,非物质文化遗产最精华和最生动的部分,是通过设计艺术形式的延伸达到重新利用与推广,另一方面,设计作品借由非遗中传统文化因子的支撑而变得更加具有张力和生命力。传统生活已经变化,造物的土壤只是微弱的存在。至于如何创新,方法有很多,必须与时代结合、与商业结合、与设计嫁接等等,最重要的是要明白创新是活力之源。

11 买球-买球(中国)实验艺术委员会委员、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主任武小川主题发言.JPG中国美协实验艺委会委员、西安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主任武小川主题发言

  武小川从方法、转换、介入三个角度谈传统艺术语言的当代转换,他认为,传统一定是在不断地创造,不断地实验中进行延续的。从拥抱现代性到重新回顾民间、发掘民间,其实也是在试图去理解我们的生活,理解我们身处何地。他强调,传统和民间在人的创造性力量里面的代表有两方面,第一是文化的地域性,第二是在全球化文化对抗中,既有独特语言表达,又带人类历史上的深刻情感,从而起到平衡。

12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教授杨阳主题发言.JPG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艺术史论系教授杨阳主题发言

  杨阳以民间艺术的现代审美为题,介绍疫情期间她在北京SKP商场以民间艺术为主题的策展经历。她认为,民间艺术的精神功能在特殊时期,在当代时尚消费的中心,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闪耀着中华古老文明的光辉,体现民间文化的普世智慧。她强调,随着国家、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民间艺术将提升并融合在现代审美中,这是一种文化趋势,这股力量将不断开花结果,延续中华文明的血脉,并使其发扬光大。

13 中国美协工艺美术艺委会委员,西安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主任王檬檬主题发言.JPG中国美协工艺美术艺委会委员、西安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主任王檬檬主题发言

  王檬檬介绍了西安美术学院公共艺术系的发展情况,并以《“考工集艺”——传统关中民艺的创作与再生》项目为例,分享从传统到当代的创作观念与方法,她认为,伴随着观念生成的技法重塑,艺术创作方法与手工艺的技艺交叉,要将艺术创作方法与手工艺的记忆进行融合,将传统和当代融合,地域性和国际化并重,通过材料和技法的应用,立足于当代文化立场和问题意识去创作作品,主动关联当代艺术,进行融合探索。

14 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郭庆丰主题发言.JPG西安美术学院副教授郭庆丰主题发言

  郭庆丰以山中之山、水中之水为题,讲述了他的故乡河山故事,故乡于他不只是一种情结,更是创作的渊源和精神空间。他结合自己的调研与创作经历,讲述了陕北当地人如何认识剪纸、石雕、窑洞乃至村落。他认为,当地人理解的世界和离不开的世界,就是真实存在的世界,而他们和大自然的关系,通常就是人和生命之间的关系。

15 中国美协工艺美术艺委会委员,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林栋主持下半场研讨并作会议总结.JPG中国美协工艺美术艺委会委员,鲁迅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林栋主持下半场研讨并作会议总结

16 研讨会论文作者发言专场.jpg研讨会论文作者发言专场

  本次研讨会自今年2月起面向全国征文,会议特设论文作者发言专场,邀请10位作者发表《文化基因视域下的手工艺研究——以剪纸技艺为例》《美育背景下的传统手工艺保护与文化创新》《守奇造境·艺术城市——文化遗产赋能城市超级IP》等主旨发言。

 

17 中国美协工艺美术艺委会组织学习会议.jpg中国美协工艺美术艺委会组织学习会议

  19日下午,中国美协工艺美术艺委会组织专场会议,各位委员结合自身研究、创作与艺委会工作,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保护和弘扬黄河文化,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讲话精神以及在清华大学考察时关于“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的讲话精神展开学习和讨论。

18 各位委员交流学习心得体会.jpg各位委员交流学习心得体会

  孙磊结合此次研讨会主题提出,传统手工艺是滋养文化根脉和文明起源的源头活水,当汹涌澎湃的外来文化浪潮强势入侵到本就脆弱的本原文化肌体之时,我们有必要重新回到黄河文化源地,思考文化地理与艺术原型、文化传承与艺术创新之间的关系。余强以荣昌陶为例,指出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以设计介入传统工艺的转化创新,推动荣昌陶进入现代生活空间。马涛结合自身工作分析造币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提出币章工艺在建党百年等社会重大事件中发挥重要作用,应进一步在社会化展览中扩大文化影响。解勇指出,应把买球-买球(中国)的美术元素、艺术元素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以艺术创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城乡审美品位,让美术更好地服务于人民生活的需求。王立德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为工艺教育和艺术创作指明了方向,新文科背景下,艺术与科技、教育与经济社会融合协调发展是当下艺术教育工作者需要共同探索的方向。曹小鸥认为,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关注下,目前关于黄河文化、美术教育的重视程度得到极大提高,但是对黄河文化元素、精神、符号的挖掘与转化利用仍显不足,需要广大文艺工作者去研究和实践。王檬檬提出,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是必然趋势,对民间工艺进行数字化保护才能够推动其更加长远的流传下去,并且能够在世界范围之内去推广。林栋强调,艺术与技术结合,创新传统工艺多元化发展模式,立足于民族的艺术,才能有自己的发展个性。陈青以其在上海搭建的民间剪纸艺术学术研究平台及转化成果为例,提出把现有的丰富剪纸资源数字化,助力民间艺术传承再生,同时强调文艺研究与创作要关注民间,重视民间的力量。

  研讨会期间,与会专家学者还参观了“黄河的衣裳”工艺刺绣及文献展、“金石汉韵”汉画像石拓片展、“榆林优秀手艺传承人精品展”,并在陕北石雕博物馆、榆林朔方博物馆、石峁遗址进行文化考察,近距离感受陕北民间文化特色,探寻工艺文明起源。

19 参观《黄河的衣裳》工艺刺绣及文献展.jpg参观“黄河的衣裳”工艺刺绣及文献展

20 参观“金石汉韵”汉画像石拓片展.jpg参观“金石汉韵”汉画像石拓片展

21 参观榆林优秀手艺传承人精品展.jpg参观榆林优秀手艺传承人精品展

22 参观陕北石雕博物馆.jpg

23 参观陕北石雕博物馆.jpg参观陕北石雕博物馆

24 参观榆林朔方博物馆.jpg参观榆林朔方博物馆

25 石峁遗址考察.jpg石峁遗址考察

  适值建党百年之际,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以及“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讲话精神的自觉践行。遍布在黄河流域文化源地中的传统手工文化,记录着黄河文化孕育、生成、发展的过程,其造物观念所折射出的文化艺术价值,始终勾连着人与物、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最本质的和谐关系。

  本次研讨会通过对黄河流域传统手工艺原始形态的关注,探索其发生机制、生成根源,以及现代生活方式,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将促进全社会进一步了解传统手工艺所蕴含的生存智慧,呈现中华民族共有的生活美学认知、人伦道德追求、主观幸福感和社会价值判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


供稿/工艺美术艺委会

审校/艺委会工作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