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球-买球(中国)

艺委会

“回乡——忻东旺的艺术人生”在山西博物院开展

  绘画不仅是人类借助技能的一种视觉感受的传递,更是人类情感最直观的表达。所以说绘画绝不仅是一种艺术语言,更是一种超然的精神劳作。歌颂故土、展现时代、礼赞生命,真正伟大的艺术,一定伴随着心灵的诚实与感动。1月20日在山西博物院开展的“回乡——忻东旺的艺术人生”特展,正是立足于忻东旺的艺术成长轨迹,立足于他对故乡、时代和众生的描绘,立足于他在时代变迁中感同身受的艺术表达。

 


山西博物院副院长张慧国致辞

 


策展人杨玲博士介绍展览项目的缘起和意义

 


著名艺术评论家,本次展览的学术主持贾方舟教授、故宫博物院原副院长著名学者李文儒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王克举教授和北京大学徐天进教授点评展览

 


山西省文物局副局长宁立新向忻东旺夫人张宏芳女士颁发收藏证书

 


张宏芳女士致辞

 

  忻东旺(1963-2014),祖籍河北省康保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中国当代卓有成就的艺术家与教育家,他以质朴而具有个性的写实手法,创造出一个生活在21世纪前后中国大发展、大变革时代下,社会普通民众的艺术世界,其作品多描绘社会大众的平凡生活,其创作面貌和艺术品格令人瞩目。代表作《诚城》、《早点》、《消夏》、《装修》等。他以西方油画的绘画技法,展现着中国当代的文化风貌,凝聚着深邃的人文关怀。曾于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中国油画院美术馆、清华美院美术馆举办过题为《村民列传》、《相由心生》的展览。
  忻东旺出生于河北,成长于山西。他的艺术道路坎坷而艰辛,凭着对艺术的执着追求,他从一个民间画师逐步成长为高等学府的教授,成为我国当代新写实油画的代表人物。他的艺术人生可以说是从山西启航的。1983年,十九岁的他只身来到山西求学和工作,先后在山西工作生活16年。期间创作了大量与山西相关的艺术作品。山西这块深厚的文化土壤,孕育了他的艺术萌芽,造就了他的艺术语言。他的作品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鲜明的艺术特色,表现出强烈的人文精神,给当代中国绘画带来一份特殊的精彩和感动。这也是此次展览取名为“回乡”的缘由。
  展览通过110余件展品,以及早期的炕围画和玻璃画,共同搭建了一处了解与怀念忻东旺的艺术空间。展览由三部分构成:人间故土、时代肖像和意象表达,这三个板块代表着他艺术历程的三个时期。人间故土(1963—1994),是他的成长期。于河北、山西两地早年艰难的漂泊与求索,给予了他丰富的情感体验和敏锐的审美能力;时代肖像(1995—2008),是他的艺术走向成熟的时期。他首先于时代巨变中捕捉到农民工身份的尴尬,随后将目光投向了社会底层的边缘人与普通人,用画笔塑造着时代中的众生表情;意象表达(2009—2014)是他在油画民族化方向上探索的新阶段,这一时期他以“笔意”取代“笔触”,创造出了充满个人色彩的、具有本土特征的中国风格,是他在油画本土化和个性化方面新的探索,也是他生命最后几年的作品。我们希望通过对艺术家艺术人生的回溯,探究其艺术形成的源头,把他的创作成果和艺术精神与家乡人分享。

 


观众参观


  值得一提的是,展厅的最后是忻东旺工作室的场景复原,墙上壁画(复制品)中的十一个人物都是参与装修的工人师傅们。忻东旺的艺术生涯起步于墙上的炕围子,展览的最后还是落脚在墙上,只不过当初是他去农民家中作画,末了是他将农民工画在自己家的墙上,这样一个巨大的转变本身就极具传奇色彩。

 


复原场景

(转自:山西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