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球-买球(中国)

艺委会

“风与物游——陈博贤 柴鑫萌双个展”开幕

1.jpg

展览开幕式现场,李鹤主持开幕式

2023年4月10日,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当代艺术研究所承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学生工作组、党委研究生工作组,绘画系、雕塑系共同支持的“风与物游——陈博贤 柴鑫萌双个展”在清华大学美术学院A区展厅举办了开幕式。展览将持续至4月17日。

2.jpg

过勇致辞并宣布展览开幕

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过勇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清华大学辅导员制度建立70周年,从清华走出的一批批辅导员,很多成为了党和国家的栋梁人才。柴鑫萌和陈博贤两位同学,在美术学院进行专业学习,接受各位老师的教导;同时又承担辅导员的职责,为学校的育人工作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体现了清华大学又红又专,全面发展的育人特色。

3.jpg

覃川致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覃川表示,展览既是两位同学专业成果的一次呈现,同时又是清华大学新时代育人成果的体现。这样的成果,离不开大学和学院好的土壤,离不开两位同学的努力,离不开在园子里辛勤耕耘的好“园丁”,从而有了这次生动、有特色的展览。

4.jpg

刘巨德致辞

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刘巨德特地为本次展览题字。他说,我们必须用一种世界的眼光做到中西、古今、文理的全面汇通,只有做到“通”的时候,才能够有新的发现;只有在“形而上”的层面打通后,才能够“化新”,这是博士生非常重要的课题,今天举办展览的两位博士生在这方面已经前进了一步。

5.jpg

董书兵致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雕塑系主任董书兵表示,学院文化的传承,除了技术的传承,更重要的是人文精神的传承。同学们有幸能在这个殿堂中沐浴知识的阳光,去学习,去生活,去创造。两位博士生的状态是美院学生应有的样子,希望大家慢慢去品味他们的作品。

6.jpg

张敢致辞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张敢作为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对展览呈现的意义做了具体分析。他认为此次展览彰显了学院在学术呈现、作品互鉴上的意义,凸显了创作者对当下社会、生活的关注,同时体现出了对材料探索的专注。他对两位博士生提出了希望,期待两位年轻创作者能够继续自己的艺术道路,在创作的过程中立德立言,无问西东。

7.jpg

陈辉致辞

陈辉教授作为导师代表进行了致辞,肯定了两位博士努力践行艺术的创作、探求和创新,表示今天在这里呈现的作品是他们一个阶段性的总结,希望得到师友们的批评指正,更希望给予他们鼓励和鞭策。陈辉教授用“导师寄语”中的两句话作为致辞结尾:“唯有热爱与兴趣,方可抵御岁月的漫长;唯有好奇与想象,方可探求艺术表达情感的奥秘。”

8.jpg

陈博贤发言

展览作者陈博贤在发言中感谢了所有到场的嘉宾,与大家分享了他的学艺、工作的经历,表明自己始终以又红又专的理念、传承化新的大美术观作为前行的明灯。艺术之路永无止境,这是一次展览,也是一次汇报,更是创作新征程的一次启航。

9.jpg

柴鑫萌发言

展览作者柴鑫萌从同事、同学、同道三方面展开,回忆了自己在清华园中学习、成长的经历及感受,对一路同行的师友表达了感谢,并用刘巨德教授曾经的嘱托结尾:“艺无一定之法,全在个人志趣,答案在每个人心里。”她希望每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内心,找到心中的答案。

11.jpg

12.jpg

13.jpg

嘉宾合影

14.jpg

15.jpg

16.jpg


展览作者介绍   

 

陈博贤,本、硕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现清华大学美术学博士在读。中国画曾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展等重要展览,曾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第十二届爆破展一等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温莎牛顿学院奖——潜力艺术家”奖、“迁变”2015清华美院学生优秀作品展“艺术新秀奖”“本原——第二届两岸青年艺术工作营”二等奖等。参与编写国家“十四五”规划中职美术教材《艺术——美术鉴赏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作品入编《中国当代艺术文献2018-2020》。

柴鑫萌,本、硕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现清华大学美术学博士在读。曾获第六届深圳“琵鹭杯”公共艺术精英赛一等奖(最高奖)、第40届国际泷富士美术奖优秀奖、“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提名奖、“从洛桑到北京”第九届国际纤维艺术双年展优秀奖、北京设计博览会“月桂奖”最佳设计创新奖等。2021年出版专著《感知而不定名》。2022年作为策展人,策划了“田园物语:当代风物雕塑作品邀请展”。